课代表立正视频笔记
成长思维 Growth Mindset
为什么有很多人又愿意take risk,工作又开心。
有点像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可能的失败
Fixed mindset常见表现
- 觉得智力是固定的
- 会觉得人的一辈子是固定的(开始认命?)
- 会觉得做事情不是为了获得成长,而是demostrate自己的能力
- 会觉得上课是表现自己的机会
- 三岁看到老,江山易改本性难移
- 我不懂但是我可以学,但我的智力是固定的
- 我的语言天赋是固定的
- 我的性格是固定的
- 会觉得别人的评价是fixed的
- 怕犯错,比方说如果MR被reject会不开心
Growth mindset常见表现
- 智力不是固定的
- 人不是固定的
- 可以从成长过程中获得快乐
- 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
- 我不懂可以找别人。
- 终于遇到我做不出来的问题了。
- 别人指正的时候,认为自己有可以改进的地方,而不会沉浸在难过的情绪中。
- 如果工作不被批评,说明学不到东西。
- 如果MR不被reject会不开心,觉得没有成长
Growth Mindset好处
- 可以让自己更舒服地获得更多机会
- 增加成功机会
- 被challenge的时候很开心
搞钱才能够理解世界
一个人只有开始了搞钱(除工作之外),开始有目的挣钱,开始build自己的business,他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才开始从0到1,才能够真正理解周围的人,周围的事情,别人的感悟。
不要自我设限,所有你认为的限制其实仅仅是你自己的mindset。(Self-imposed limiting belief)
这个观点我从某个程序员の神, beyondVoid, 的朋友()的twitter上也看过,
不要抱怨
- 不公平才是本质,公平是虚幻的东西
- 你在世界上已经是非常幸运的少部分,不是命运对你如此不公,而是命运在对你已经不错的情况下,你特别计较那么一点点的不公平,于是导致你特别难受。
- 不要抱怨环境,不要被扼杀宝贵的意义感。
- 主动心态:要适应环境、选择环境和改造环境。
- 被动心态:漠视环境、抱怨环境
- 没有low的环境,不存在适应环境,请认真适应文化。
- 《man’s search for meaning》 有意义感的人才能够存活。当你把问题全都推给环境的时候,你就把自己的意义感和自己的价值全都剥夺了。
工作的意义是什么?
如果不明白这点,那么努力工作只会带来更多工作The reward of go to work is more work
要想清楚自己工作的意义,为之努力。
科学方法论
- 定义问题
- 提出假设
- 设计实验
- 预测结果
- 观测结果
- 验证、证伪
与trial-on-error试错相比,科学方法论才是正确的思路
参考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
最重要的networking技巧
- 要学会识别大佬的favor,请人帮忙要诚恳,这是do me a favor,要知道这是欠人情
其他
-
要有很多亦师亦友的朋友一起聊天
-
network,randomly
-
对其他人有好奇心,从其他人身上学到东西,多和别人connect。
简历
- 嘉宾是来自腾讯多年工作的总监,阅过上万简历
- 要自己把简历的亮点拎清楚,不要写太多,写牛逼的东西,要有,让面试官震惊,想要跟你聊天
- 可以在第一页放一个总结,要能够达到石破天惊,让人想和你面试进一步的感觉。比如“我的github项目几万star”,“我组织过上万人的活动”,“我在几天内赚过几十万”
- 人的注意力有 限,每个表述就一行就够了,不要多行,也不要一行半
空杯心态(小孩子只看对错,成年人看取舍)
- junior engineer thinks about right or wrong
- 会让人觉得你是很难说服的
- senior engineer thinks about trade off
- 思考事情的取舍
想做的,在做的,擅长做的,可能不是一件事
人如果把自己放在optimizer这个角色上,是很难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的,因为你的意义是被objective function define的。
不要对自己过度苛责,放松,找得到就找到,找不到就找不到。
加入新团人初期,是需要存钱的。为了做一些东西,争取permission等,credit是会消耗掉的。我们会花费credit,但也会积累credit。
怎么和老板1on1
- 要和老板、同事建立工作以外的关系
- 了解老板的concern和想法
- 对于(2)能够做20%并且给feedback。(最好做到你做的事情是老板的核心kpi,能够让你的老板在他老板面前吹捧
- 可能把工作这件事情想的太完美了,工作是没有完美答案的,你把这件事情做的更好了,有增量就好了
- 20%讨论原则:很多时候在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move forward,但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到20%就能够和别人讨论了
- 第一次应用growth mindset思维:不应该说appriasal,应该说指点一下我的成长。我现在不会难过,我会觉得我成长了,我不害怕了,下次我会做的更好,这个问题出现的机会变低了。
参考
- 【如何跟老板1:1?】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ga4y1S7Xz/?share_source=copy_web&vd_source=5d4accef9045e3ed4e08bbb7a80f3c70
- 【如何通过沟通,让老板主动帮你?】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Uu4y1f7RC/?share_source=copy_web&vd_source=5d4accef9045e3ed4e08bbb7a80f3c70
- 【被set up for failure,怎么熬过来的?】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9Jr6Y2Ey2/?share_source=copy_web&vd_source=5d4accef9045e3ed4e08bbb7a80f3c70
被setup for failure,怎么熬过来的
在学校做ai研究发现gpu不够,导师不follow前沿,自己很痛苦,结果去工业界研究院做了之后,发现这些问题解决了,也很快出了很好的工作,也没有那么多曾经的内耗。
向老板要credit
- 委婉请教有没有什么建议,暗示老板
- 表示对于了解我工作的人,很容易就能够打开局面
- 上次那件事,如果能够利用你的场合,提一下我做的工作那就太好了,增加我的visibility
华人(中国人)在硅谷的天花板
采访嘉宾是OpenAI推理模型团队的Tech Manager
影响因素
- 第二语言终究不敌先天母语,如果语言都不能够达到一致,会有一种非我族类的感觉。
- 即使是课代表这样子经历过学术训练的人,阅读速度、口语表达能力还是不如母语强
- 就像LLM一般,对于人而言,语言是知识的压缩,而表达也是另一种压缩
- 有时候想问题是母语,但需要用第二语言表达,会有信息的损失
-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说“新加坡人会把3念成tree,而正规发 音是three,念tree的明显会自主形成一个新加坡小团体”。这种现象很常见
- 也明白了印度人为什么更混得开,因为他们英语算是母语
- 目前湾区很多华人还是移民工作的第一代,文化还是不够适应
OpenAI招人看什么?
- 最近三年做过的最有挑战性的项目(其实和马斯克的观点不谋而合,能够解决一个有挑战的问题就能够解决另一个)
- 且能够开始讲几句概要,然后分别介绍困难点
- OpenAI的人相比于FANNG来说还是非常年轻的
- 因为年轻人的学习、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
- 深度学习、LLM还是非常新的东西,而且门槛非常低(线性代数、微积分、python编程)就能够掌握,只要是想学的人,初中都能够开始。所以很多人大学期间其实在AI领域就已经有了很多年的经验。
- 算法团队有本科生,甚至dropout的学生